您的位置: 首页 >家园共育>健康沙龙>详细内容

健康沙龙

传染性超强的病毒 来了,预防知识请查收

来源:太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6-14 10:08:54 浏览次数: 【字体:

手足口病有季节性高峰,一般来说,4-7 月是春夏发病高峰期,9-11 月为秋季高峰期。最近这段时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许多中招的小朋友嘴巴里疼得吃不下饭,还有的孩子皮疹发得到处都是,令家长非常不安。

一、家长怎么快速区分这两种疾病?

1、看疹子出现在哪儿

疱疹性咽峡炎仅仅口腔内起疹

手足口病一定有手、足、口的皮疹,甚至全身都可以出现皮疹(不同部位出疹子的时间可能会有先后)。也有小部分的患儿,水疱可见于躯干和面部。此外,婴幼儿比大儿童和成人更常出现较为严重的皮疹。

2、参考孩子的体温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会引起高热,体温高达38.9℃-40℃。

手足口病则可以不发热,而发热病例通常都是低热,也就是不超过38.5 ℃,高热病例的比例比疱疹性咽峡炎低很多。

3、为什么这两种疾病这么像?

因为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血清型是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A71,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血清型则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2、3、4、5、6、8、10和22。

二、万一娃“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很相似,因此治疗措施也基本一样,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注意隔离: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第二周也还具有一定传染性,应隔离2周。

2、发热要进行降温退热处理:一定要监测好体温情况,发热要及时进行降温退热处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3、注意观察病情: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诊或复诊,手足口病要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4、合理用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病毒所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病毒类的药物治疗。然而服用抗生素无效,还会引起自身菌群紊乱,应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5、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并及时补充液体。

6、口腔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等减轻口腔患处疼痛。

三、积极预防,才是王道

1、一般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后要洗手,家长接触孩子前后要洗手,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吃熟食: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食物。

◆喝开水:不喝生水,要喝烧开的洁净水。

◆勤通风: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减少病毒停留,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晒太阳:孩子的衣服、被褥等可常晒晒太阳,有助于消灭病毒。

◆勤消毒: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防止病从口入,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太阳暴晒、含有效氯成份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擦拭。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要尽早就医。

2.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近年来重症手足口病有增加趋势,其中EV-A71占到重症病例的74%和死亡病例的93%。及时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为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了有力武器。6月龄~5岁的儿童可以接种,且越早接种越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