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新毒株已传至亚洲,我们离它并不远!
8月22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这也是世卫组织8月14日为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全球第二例、亚洲首例Ib变异株病例。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图1)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松鼠、老鼠等,但也能感染人类。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流行,但近年来已逐渐扩散至全球其他地区。
二、如何传播的?
1、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者的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等。
2、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毛巾、餐具等。
3、飞沫传播:虽然不常见,但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也可能导致感染。
4、母婴传播:病毒可以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给新生儿。
三、本次疫情现状
1、今年以来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例数已超去年全年
非洲疾控中心17日宣布,今年以来,非洲报告的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例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病例数。数据显示,非洲联盟已有12个成员国发生猴痘疫情,共报告18737例猴痘病例,其中确诊病例3101例,疑似病例15636例,死亡人数是541人,死亡率为2.89%。
2、本轮猴痘疫情有何不同
①“分支I”毒株占比上升
据新华社援引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称,在部分感染病例中研究人员检测发现了引发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的主要毒株——“分支II”毒株。近几个月来,已报告的感染病例中“分支I”毒株占比逐渐上升。过去几十年来,“分支I”毒株在中非地区引发了几次小规模传播,通常仅局限于少数家庭或社区。
②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与两年前的首波猴痘疫情不同,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四、怎么预防猴痘呢?
1、注意手卫生
猴痘病毒为DNA病毒,耐干燥,在衣被等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且病毒可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日常生活中应做好手卫生,避免污染物品通过手作为媒介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2、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可能来自疫区的人发生亲密接触。在与性伴侣亲密接触前应该了解其3周来的旅行史,防止因接触而被感染。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比如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猴类、啮齿类动物等。
3、提高认知和防控意识
尽量不前往有猴痘疫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