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园共育>家园在线>详细内容

家园在线

幼小衔接系列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7-02 13:13:40 浏览次数: 【字体:

幼小衔接系列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做好心理准备并不单指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也要做好准备,完成这个角色上的转变。在孩子这个方面,我们还是要像孩子刚入园的时候,我们告诉他幼儿园是个多好的地方,老师带着小朋友唱歌跳舞,让他们向往着到幼儿园快乐的生活。现在同样,我们也要让孩子先向往小学生活,激发孩子对“上学”的期待。平常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以后啊,肯定比爸爸妈妈懂的还多!”。通过这样的一种激励的语言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这样他们就会有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光荣感。等孩子们在学校熟悉了环境,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回家可以引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你们的老师可厉害啦!会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还可以请邻居或亲朋好友家中的大哥哥、大姐姐讲讲学校生活的趣事,以引导孩子期盼进入学校生活。 还可以这样去做: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趁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二)做好孩子生理方面的准备
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比如:课间10分钟要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要上厕所,要喝水。而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正是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的时候,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家长要重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条件下接受新知识。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家里呢,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整理学习用品、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包括以后的戴红领巾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而且还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因为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作为家长,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参加适量的劳动,鼓励他们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从收拾自己的玩具开始做起,这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大大小小这么多的书怎样放比较好呢”,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适当的劳动还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使孩子入学后能更快的进入写字的状态,字写得不会过于轻、浮。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背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家长们要谨记:我们要帮助孩子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还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们同时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你长大了,你应该做这些事,给孩子树立独立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会使您的孩子能力更强,以后也更能够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大4班陈心玙妈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