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园共育>家园在线>详细内容

家园在线

事事有回应!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可以试试这样“说”

来源:太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5-04-23 13:26:07 浏览次数: 【字体:

01为什么亲子需要多沟通?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世界的大部分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因此TA的很多想法和习惯往往跟成年人也不太一样,在TA熟练掌握语言之前,由家长主动发起的沟通是了解孩子最直接的方法,更是打开其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有效传递并塑造观念孩子最本初的观念形成往往源自家人的声音,不论是亲子还是其他家庭成员间的交流,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对周边事物的认知;而源自父母的介绍和评价,则会进一步加深孩子关于多与少、对与错、褒与贬等各种情况的判断概念。

锻炼语言能力,启发思考:由于孩子对语言最初的印象来自父母,那么亲子交流自然也是鼓励孩子说话、锻炼TA语言能力的好途径。在对话过程中,爸爸妈妈们还可以自然地引导孩子进一步去观察、去思考,启发和帮助TA细细“消化”各种信息。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进行沟通,既是父母走近孩子、也是孩子了解父母的过程。愉悦舒适的亲子沟通方式,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基础。

02亲子沟通有哪些常见误区?

说教多,倾听少:有些时候,家长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认为孩子的观点“太天真”或“不重要”。其实无论孩子的想法如何,让TA表达出来更有好处,因为在被征求过意见的前提下,TA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相反,经常在关键问题上“封杀”和漠视孩子的意见,时间一长,就抑制了TA与父母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欲望,也容易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没有主见。

沟通态度强硬:有些时候,家长会难以放下“教育者”的姿态,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等和平静,把诸如“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强硬的词语挂在嘴边。如果得不到尊重,孩子“听话”的几率只会降低。

得理不饶人:“得理不饶人”也是需要规避的误区之一,当孩子犯了错误,点到为止的引导往往比喋喋不休的“批评”“数落”更有教育意义——前者用最简明的方式告诉孩子“错了没关系,下次你可以这样”;后者则是单纯加深孩子的挫败感,且削弱TA改善和进步的动力。

盲目比较:有时父母或许会在无意间说出“别人家的谁谁如何”这样侧面贬低自己孩子的话,但多数时候,这样的评论都有失偏颇,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各有所长,或许在别的方面,自家孩子也会被其他父母当作“榜样”。盲目片面的比较通常无法起到预想中的激励作用,反而会伤害到孩子的自我认同,干扰甚至妨碍TA正常的身心发展。

想到就说:有些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不分青红皂白想到就说,例如,当孩子正在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唐突插话或提问;或者孩子刚在其他地方受了委屈,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急于向孩子了解情况等等。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拉入家长所设置的“对话场域”中,孩子自然很难给到父母想要的“答案”或回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