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奕奕3月读后感:《自主游戏》读后感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建构自我认知、发展经验与技能、获得精神世界发育的基本手段,是幼儿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的中介与桥梁。从游戏到自主游戏是当今幼儿教育的热点话题,也是一线教师教育实践的重点关注。这本书既具有理论深度和广度,又贴近幼儿教育实践,通过200多张全彩照片和丰富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指导一线青年教师清晰地对接自主游戏理论和实践,值得细细品味和收藏。
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蕴涵着极大的发展力量。即使是一个在成人眼中“简单”“瞎玩”的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都蕴涵着五大领域的不同发展价值,也包含对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学习品质的发展。那自主游戏和游戏有什么不同?如何看见自主?
游戏的核心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如何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孩子?很幸运这本书让我对这些疑惑有了一点点领悟而感到欣喜,也让我对如何培养一个自主游戏的孩子而充满兴趣。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这样的人一定是具有好奇心与探索欲的人,是一个具有自主权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需要得到满足的人,是一个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自主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游戏类型,它因更贴近游戏的本源并能够更好地激起幼儿的游戏意愿而受到广泛重视。《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乂的童年》由山东女子学院堇旭花教授领衔编著,书中倡导幼儿园游戏是自然属性的游戏和教育属性的游戏的有机结合,提出自主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发起的游戏,幼儿自选游戏材料和伙伴,自己调控游戏进程和结果。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充分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玩自己的游戏。然而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主游戏并不等于自由游戏,要真正实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观察、评价和适的支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主游戏》这本书每章节都渗透着“尊重”和“解放”的教育思想和“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倡导自主游戏,,正是让幼儿在自主决策、自主规范、自主调控和自我负责的游戏过程中成为他自己。但幼儿自主游戏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幼儿的自主自发实践,是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的。还需要教师的介入。
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儿童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儿童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 。当儿童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儿童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教师是自主游戏主题的规划者,预设性游戏主题,让教师在观察与了解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需要、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根据学期具体教育目标,创设出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创造性的游戏主题。生成性游戏主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或者游戏的实际开展情况衍生的。不管是哪种游戏主题,教师都要转变观念,重视生成性,淡化预设性,尊重幼儿的兴趣,创造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
教师是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环境支撑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包括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和规则的制定。在设置游戏区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师幼互动,确定区域的数量,区域的内容与区域的分隔。游戏材料的投放是物质环境创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载体,玩具材料的数量与种类可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在自主游戏开展之前教师要根据游戏的主题,有针对地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准备材料,确保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安全卫生,并注意在同一个区域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确保游戏材料能始终满足不同幼儿的差异性需求。和谐有序的环境首先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即有序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制定各区域的游戏规则。同时,教师也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游戏氛围,不要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要间接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探索,让幼儿在尝试与探索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积累经验、获得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