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4月读书笔记:绘本为什么这么好
说到绘本,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绘本究竟好在哪里?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何益处?相信很多老师一时半会说不清。
要说清“为什么”好,要回到原点,思考绘本到底是一种什么艺术? 在绘本中文字和图画两种媒介结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使绘本成为了最具有艺术可能性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艺术。
绘本是一种媒介,是连接孩子与成人的媒介,有时候成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不能得到很好的成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而孩子关于模仿,通过绘本教育,让孩子从书中看到正确的行为,让孩子的内在与绘本产生联结,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在阅读中孩子的行为得到改善,书让孩子的内心与书中的人物有联系,儿童本位观让孩子在里面看到了自己,并根据书中的引导,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起到教育意义。
朱自强老师的《绘本为什么这么好》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释,通俗易懂地让我们走进了绘本的奥秘。而在这些奥秘当中,最大的奥秘就是绘本中文字与图画之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关系了。图画是具象的形象的,但意义赋予方面又是不明确的和模糊的;文字在传达信息方面是抽象的、不明确的,但在表达意义方面特别是表达抽象事物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绘本中体现图画与文字关系我印象最深的是《金鱼日记》。这本绘本是美国德文.斯克里恩著,蒂姆.鲍尔斯绘的。这本绘本曾获得“美国畅销图书奖”和“儿童读物委员会儿童选择奖”等多项奖项。
如果只看图画,我们会发现前三页的图画基本一致,都是一条橘色的小金鱼在鱼缸里游着,不同的是图画越来越大。但是,从变大的图画中我们得不到任何信息,看到的只是重复的画面,因此图画的不明确性就体现出来了。而加上了文字,我们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地方了。
文字和图画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用来进行建构的信息材料。我们不排除优秀的纯图画的绘本,但是在绝大多数的绘本中,图画和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交互作用。
绘本=文X图,文字的长处就是图画的短处,图画的长处又恰恰是文字的短处。两种媒介组合在一起,就能取长补短,绘本就成了最具有艺术可能性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艺术。
朱自强教授在书中提及,绘本中文字的长处是规定性、明确性,文字的短处是抽象性、不明确性;图画的长处是具象性和形象性,图画的短处是暧昧性。
我认同朱教授的看法。绘本之所以拥有如此卓越的地位和成就,就是因为文字和图画的巧妙组合。不是因为文字或图画这两者之一的贡献,而是文字和图画共同努力呈现的。正因为文字和图画这两个媒介巧妙地结合,才让绘本成为了视听觉艺术、最具建构性、最具创意性、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才能意味隽永。由这一特性为基础,才能派生出其他特性。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中一部分,是考虑到儿童理解力的文学,儿童文学基于艺术水平的提升,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遵循文学的基本规律,具有文学的基本特性和面貌,给予儿童文学的熏陶和滋养,文学性使儿童文学区别于一般儿童读物一-同样具有教育性和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其他儿童读物。
用户登录